蘋果日報_健康蘋台 慢性乙肝新目標:母嬰0%傳播

慢性乙肝新目標:母嬰0%傳播

腸胃及肝臟科醫生周泰年

乙型肝炎(乙肝)很多時都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乙肝大部分是經性接觸傳播;而慢性乙肝大部分是出生時經母嬰傳播,即由帶有乙肝病毒的母親傳給BB

大部分感染乙肝的BB,在10多歲之前都不會有病徵。這是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還未了解到這病毒是有害的,儘管病毒不停在體內複製,但免疫系統沒採取任何行動,所以患者沒有任何病徵,稱為「病毒接受期」。這些小朋友若接受檢查,一般會發現體內病毒量十分高,甚至以億計,但檢查他們的肝功能甚至抽取肝組織檢查,很可能仍完全正常。

其實這不難理解,因為乙肝對肝臟的破壞並非直接來自病毒本身,而是當免疫系統和乙肝病毒「開戰」時,引發肝炎並破壞肝組織。所以,一般到了2040多歲,患者的免疫系統開始覺得乙肝病毒對健康是個大威脅,展開清除行動時(稱為「免疫清除期」),肝功能才開始受損。

於是,常有人問:在「病毒接受期」有沒有方法可清除病毒,讓慢性乙肝不會進入「免疫清除期」呢?可惜,目前還沒有可針對「病毒接受期」進行治療的具體方法。反而,更實際的是阻斷母嬰傳播,即避免帶有乙肝病毒的母親把病毒在分娩時傳給BB,而現時醫學上已有藥物可達到這個目標。

始終預防是最重要的。現時我們會建議,每位懷孕母親都接受是否乙肝帶菌者的檢查,若是的話,BB出生後除了要注射三劑乙肝疫苗,也可能要注射丙種球蛋白,有機會將BB感染乙肝的機會率降至低於5%

而最近外國更有新指引,估計本港也即將引入。這指引要求將BB在出生時感染乙肝的機會,進一步降至接近0%。怎樣可做到呢?主要就是新一代的乙肝藥物。

現時知道,BB出生時經母體感染乙肝的機會,和母親體內的乙肝病毒數量成正比,母親體內病毒愈多,BB感染的風險也愈高。在新指引之下,乙肝帶菌母親懷孕至3234週以後,若病毒量十分高,例如超過20萬單位,會建議懷孕母親接受藥物治療,目的是將她體內的病毒數量盡量降低。研究顯示,當懷孕母親使用了這類藥物,BB出生時感染乙肝的機會接近0%!所以,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治療方法,可以在最早的時間就阻斷了母嬰傳播乙肝的機會。

資料來源:

https://bit.ly/3nJdOOe

作者:

周泰年醫生
腸胃肝臟科